对话WeLab汇立集团龙沛智:数字银行为何谋定东南亚市场?

最新信息

对话WeLab汇立集团龙沛智:数字银行为何谋定东南亚市场?
2024-01-11 16:46:00
数字银行正在大举进军东南亚市场。
  在香港,多家虚拟银行已加速出海。2023年11月,WeLab Bank的母公司汇立集团透过与Astra集团共同持有的雅加达服务银行BJJ,在印尼推出旗下第二家数字银行——Bank Saqu。此前2022年4月,ZA Bank母公司众安通过增持印尼阿拉丁银行的股份,增加东南亚业务。
  在内地,也有数字银行开始“下南洋”。东盟商务咨询理事会和波士顿的联合报告显示,微众银行“开放蜂巢Openhive”技术已被东南亚多家银行采用。
  此前,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“东南亚的数字银行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,比如当地大型银行在收购中小银行后,使用这张银行牌照全面推进数字银行建设,后者的核心系统也在尝试使用分布式技术架构。”
  扩大视角至亚太地区。两年前,巴西最大数字银行Nubank的创始人David Vélez成为了印尼数字银行Honest的天使投资人。去年,韩国Kakao Bank宣布收购东南亚Superbank约10%股份,进军东南亚市场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布局亚太的数字银行,大多专注于特定细分客群。例如,香港WeLab Bank、ZA Bank、Mox Bank大多专注于财富管理;澳大利亚的 Judo Bank 和 Alex Bank 分别专注于中小型企业和消费贷款;韩国的Kakao Bank深耕加密货币领域;中国内地的微众银行则聚焦于普惠长尾客群。
  此外,东南亚本地的数字银行也在兴起,新加坡的 GXS Bank盯上了收入灵活的临时工客群,Finture则瞄准了信用支付赛道。
  随着东南亚的数字银行日渐拥挤,如何突出重围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  WeLab汇立集团创始人及集团CEO龙沛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近年来,印尼经济发展迅猛,许多印尼年轻人身兼数职,应其财务需求设计的多重理财口袋是Bank Saqu的特色。
  据悉,汇立集团拥有消费信贷、数字银行、技术输出三大业务板块。截至2023年年底,汇立集团登记用户达到6000万,B2B企业客户700余户,共有1100多名员工。
  为何谋定东南亚市场
  《21世纪》: 汇立集团为何布局印尼市场?目标客群是什么?
  龙沛智:近年来,印尼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,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。印尼拥有约两亿六千万的庞大人口,人口结构非常年轻,平均年龄约30岁。
  首先,印尼年轻人是互联网的深度用户,已覆盖出行、买菜、电商等场景。因当地的新经济发展非常快,许多印尼年轻人身兼数职,可能白天上班,晚上当网红,周末做电商带货,“多工创业者”的情况非常普遍。
  我们预估到2030年,印尼大概会有9000多万的多工创业者,占到人口的三分之一。因此,考虑到客群的生活习惯,我们觉得应该创建不同的账户,这便是Bank Saqu应“多工创业者”财务需求而设计的多重理财口袋。
  《21世纪》:当数字银行布局东南亚成为趋势,汇立的竞争优势何在,如何在印尼突围?
  龙沛智:WeLAB在东南亚已有基础。2016年左右,马来西亚主权基金khazanah投资了汇立集团。2018年,我们在印尼有了第一个业务Maucash。
  我们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。
  首先,是先入者优势。我们与当地的监管、大小机构、创业家已建立了紧密联系。
  同时,是强有力的合作伙伴。Astra是当地最大的综合企业,在印尼股市估值排行前五,目前还是印尼第二大电信运营商,拥有1亿用户和各种资源。通过合作,我们能够渗透当地的电子、零售等生态圈。
  并且,我们有能力输出技术。我们的三大业务大部分在内地、香港、印尼三个市场里都有所布局,易于复制输出到各个国家。
  可以注意到,印尼Bank Saqu 和香港WeLab Bank的品牌logo颜色和APP界面很接近。事实上,从品牌、用户、界面到产品、技术、知识产权,都可以复用。
  最后,是积极认识当地文化。我自己在学习印尼语,会穿当地的蜡染服饰,这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。
  《21世纪》:下一步的布局策略如何?
  龙沛智:未来有三个重要方向。
  第一,以灵活的商业模式继续深耕东南亚。在印尼、马来西亚继续寻求更多合作机会,同时寻找越南市场更好的切入点。
  第二,继续投资于创新并将收入多元化。
  第三,跨行业合作,扩大生态圈,以实现未来十年5亿用户的目标。
  金融科技如何出海
  《21世纪》:近期,内地金融科技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。WeLab认为金融科技目前的痛点和突破口在哪?
  龙沛智:内地市场、香港市场、东南亚市场都有各自的痛点。
  我们认为,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大规模的投入。
  以越南为例,越南是1亿多人口的国家,但银行业主要靠线下网点。其次,越南传统银行的资金并不充裕,需要外资协助转型。有时,他们会直接购买一套数字化系统,但仍不会用。
  因此,我们认为B2B输出,能更好地帮助其进行数字化转型。放眼海外,目前利率上行、银行增加资本金是大趋势。在经济波动下,银行也更乐意采取此种模式。
  《21世纪》:相比传统银行,数字银行常有较高的自研水平和较多的专利。汇立的自研程度如何?
  龙沛智:因为汇立较早布局B2B,所以在数据研发方面,特别是贷款的各环节——数据分析、人工学习、数据安全平台、数据中台等方面做得较好。
  因此,我们在内地的B2B输出、在马来西亚和汇丰的合作也会按照这个方向。事实上,我们不单输出技术,也输出市场经验。
  另一方面,我们不会将一整套数字银行系统直接出售。某些机构去做“核心银行系统”,在我们看来是费时费力。一家银行要购买或者升级银行核心系统,需要很长期的研究,即便收益可能可观,但投入太大,也是很难成功的事。
  《21世纪》:数字银行和金融科技的出海,会面临各国监管政策差异的问题。汇立如何与各国接轨?
  龙沛智:与欧洲的一体化相比,在东南亚,从新加坡到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老挝,每个国家的货币、监管差异较大,很难同时拓展至多个国家,因此我们采取逐个布局的方式。
  其次,要善用当地人。一些银行出海失败的案例,是因为想靠外来人管当地的人,这样会“水土不服”。
  最后,各国的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不同。去年10月份,我们管理团队去了越南做研究,发现它和五年前的印尼类似,已经有一些巨头布局了。
  增设银行对我们来说费时费力。我们之所以选择和汇丰合作,就是因为汇丰在牌照、品牌、网络等方面已在当地打下了基础。
  总而言之,如果是庞大的市场机会,我们才会花两三年的时间深耕。如果是新兴市场,或者经济环境不是特别好,我们会用轻资产、更快捷的方式,例如B2B技术输出的模式。
  《21世纪》:各业务板块对集团利润贡献排名如何?
  龙沛智:按照收入来源,排名第一的是贷款平台,该业务我们在香港做了十年,在内地做了九年,所以贡献最多。第二大的是数字银行,包括香港和印尼的两家数字银行。第三个是技术输出,收入比较稳定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对话WeLab汇立集团龙沛智:数字银行为何谋定东南亚市场?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